目的近义词是什么(需要、欲望、需求)

时间:2024-11-18 09:45:31    100次浏览

人们经常混用,因为它们都是描述欠缺状态的,但它们描述的欠缺的来源与对象不一样。

需要是“主体实际的欠缺现象”,是指主体因新陈代谢的运动变化,产生物质、能量、信息等不足或短缺的现象。需要的性质是客观的,需要的程度是有限的。需要的产生是因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而起的,欠缺填满了就不需要资源了,过了反而会有副作用。其主体不一定是人或人类。如“人饿了渴了需要吃饭喝水”、“汽车运动需要加油充电”、“植物生长需要阳光雨露”等。

欲望是“主体设想的欠缺感受”,是主体依据需要程度和资源情况,设想到的对某种具体价值物欠缺的感受。欲望的性质是主观的,欲望的程度是无限派生的。欲望的产生是建立在主体的实际需要和设想感受之上的,主体不一定处于实际的欠缺状态。它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因此欲望的产生轻而易举、层出不穷。欲望有很多近义词,如想要、目的、目标、宗旨、使命;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等等。欲望的主体一般来说就是人和人类。如“我想要很多很多钱”、“他的志向就是想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等。

因客观原因产生的需要是无所谓善恶的,但因满足需要而获取资源的对象和手段是要讲规则的,是有善恶的。又因为主观的欲望往往超出客观实际的需要,超脱道德规则的约束,因此常常被认为是不受理智控制、不合理的、有善恶的。分清楚需要与欲望的区别,在道德观、价值观上是很有意义的。

价值关系是客体的属性和功能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关系,价值是意义关系中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价值是以主体的需要为转移的,需要又经常被人们包裹着欲望的外衣,在各种场合搔首弄姿地诱惑人们,因而价值也分正负、善恶,价值观是有善恶的。

需要还有一个经常被人们混淆近义词:需求。“需”即需要,“求”即寻求。也就是“需要”和“欲望”、“想要”的合义词。需求包含客观的需要与主观的想要两个意思。在经济学中,需求还要加上一层意思:有支付能力、买得起。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晒百科 鲁ICP备202409878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