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吻是什么(鱼龙——螭吻)

时间:2024-12-03 08:30:45    100次浏览

螭吻由鸱尾、鸱吻(音吃吻)演变而来,唐朝以前的鸱尾加上龙头和龙尾后逐渐演变为明朝以后的螭吻。一般被认为是龙的第九子。平生好吞,殿脊的兽头之形是其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在古代中国宫殿建筑中,五脊六兽只有官家才能拥有。部分民居会有小巧的螭吻。螭吻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中国宫殿建筑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泥土烧制而成的小兽,被请到皇宫、庙宇和达官贵族的屋顶上,俯视人间,真有点"平步青云"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意味。


螭吻从何处来?这要从中华民族龙的文化说起。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驱逐来犯的厉鬼,守护家宅的平安所需要,并可冀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为此,不论是建筑等级高或低的宅主均在戗脊端、角脊上饰有"龙"来避邪,并以此来显示宅主的职权和地位。


螭吻又叫鱼龙,鱼和龙的结合体,是古代传说龙生九子之一。九子中,螭吻被认为是来源于印度佛教。相传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羯鱼随佛教传入后变化而来。

螭吻,其寓意在佛家为护法,有驱凶辟邪的作用。因其性情好望喜吞,人们常把它用作建筑物的装饰,尤以作屋脊镇火的兽头为多,做张口吞脊状,并以一剑以固定之。从远古图腾崇拜的演变来看,鱼变成龙是因古代以鱼为图腾的氏族融合到了龙图腾的民族,作为族徽的图腾形象也跟着起了变化,变成了龙头鱼身的鱼龙。鱼龙的形象种类很多,有的龙特征多一些,有的鱼特征多一些。古代有一说法"鲤鱼跃龙门"、"登者化龙",即渊源于此。


中国古建大都为土木结构,屋脊是由木材上覆盖瓦片构成的。檐角最前端的瓦片要承受上端整条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个“推力”。因此,人们用瓦钉来固定住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在对钉帽的美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动物形象,在实用功能之外进一步被赋予了装饰和标示等级的作用。

到了明清时期,皇帝至高无上,龙的造型成了皇权的象征物,鸱吻的造型也就变成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龙头型,很难看出鱼尾形状了。“金銮殿”正脊上的装饰物, 名叫“鸱吻”, 是用13块中空的黄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古建上称“十三拼”)。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晒百科 鲁ICP备202409878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