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
北魏开国皇帝,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孙。北魏登国十年(后燕建兴十年,395年)魏王拓跋珪进攻后燕军在参合陂之战歼灭四五万燕军。从此改变了两国力量对比。次年,燕国皇帝慕容垂带病亲征北魏,魏军败绩,但慕容垂病重,被迫退兵。不久后慕容垂病死,拓跋珪亲率40余万大军,南下进攻后燕,夺得并州(治今太原市西南),又东出井陉进入河北州郡,就地取粮,扩大战果。占领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等,后燕被切断为南北两部。北魏天兴元年(398年),拓跋珪徙都平城并称帝,史称魏道武帝。
拓跋珪
道武帝性情残忍,后为其子拓跋绍所杀。同年道武帝长子拓跋嗣平乱继位,即明元帝。他攻下南朝宋的河南地,但不久去世。其子拓跋焘继位,即太武帝。他励精图治,国力大盛,并屡次攻掠南朝宋。在解除北方柔然的威胁后展开统一华北战争。在439年攻灭北凉后结束“五胡十六国时期”,与南朝宋对峙。北方至此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
宇文泰
代郡武川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鲜卑宇文部后裔,北朝西魏权臣,爵封“安定公”,谥“文”,也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掌权22年。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为文皇帝。
宇文泰
宇文泰是关陇集团的继承者,贺拔岳是首位,关陇集团一词由哲学兼历史学泰斗陈寅恪所创,是指北朝的西魏、北周至隋、唐期间,籍贯为关中(今陕西省)、陇西(今甘肃省东南)的门阀士族。汉胡混血、文武合流是其特色,他们占据了当时的统治阶层。关陇集团不但以武川人为滥觞,数个朝代的肇造者亦出于武川,或武川人后代。清代考据学史家赵翼所著的《廿二史箚记‧卷十五》提到:“北周隋唐皆出自武川。”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曾如此形容关陇集团:“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他并多次引用《庾子山集》,证明关陇士人与鲜卑胡姓的关系。
孝武帝为高欢所制,有意联合关中镇将贺拔岳对付高欢。高欢先发制人,于534年杀贺拔岳。孝武帝则任宇文泰代之,并与高欢决裂,投奔宇文泰。高欢追之不及,改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迁都邺城。孝武帝西奔后不久被宇文泰所杀,改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即西魏文帝,定都长安。北魏于534年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后灭亡。
郦道元
郦道元(466年或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曾任东荆州刺史,因得罪权贵,被免去官职。十年后,朝廷复起用为着河南尹。明帝孝昌元年,率军去彭城讨平元法僧叛乱,因功升为御史中尉。因他弹劾过汝南王元悦,在雍州刺史萧宝夤想反叛北魏时,元悦乘机叫朝廷派郦道元去宣抚,郦道元入关时被萧宝夤杀害。著有《水经注》,是著名的文学与地理学大作。郦道元一生勤于读书和著述,《魏书》卷八十九说:“道元好学,历览奇书”,代表作有《水经注》。
郦道元
道元写景文字,遣词精当,“词组只字,妙绝古今”。历来研究《水经注》称“郦学”。唐代李白、杜甫的诗,都吸收了《水经注》的艺术滋养,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文章实脱胎于《水经注》。宋朝苏轼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也屡读。”张岱说:“古人记山水,太上有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刘熙载亦云:“郦道元叙山水,峻洁层深,奄有楚辞《山鬼》、《招隐士》胜境。柳州游记,此先导也”日本地理学家米仓二郎称郦道元为“中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地理学家”。
宇文邕
代郡武川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人,追尊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北周第三位皇帝(560年—578年在位),期间推动建德毁佛,以求富国强兵,是三武灭佛之一。消灭北齐,为12年后隋灭陈之战打下基础。在位18年。
宇文邕在西魏时封辅城郡公,北周封鲁国公,其堂兄宇文护专横跋扈,连杀二帝,又立宇文邕为帝。宇文邕18岁即位,因其兄弟先后被宇文护所杀,武帝即位后,为免自身也遭杀身之祸,对宇文护表示恭敬,让他主理国家大事,以静待时机。武帝不甘做傀儡,最终于572年杀死宇文护,得以亲政。
宇文邕
在位期间,武帝不像其父欲恢复鲜卑旧俗,反而极力摆脱鲜卑旧俗并接受汉文化,且自己也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据史书记载,他“身布袍,寝布被……后宫不过十余人。”他的汉文化政策为日后杨坚的统一奠定基础。
正当北周日益强盛的时候,北齐却日衰。建德四年(575年)末,宇文邕于是出兵大举进攻腐朽的北齐,并于一年半后(即建德六年,577年)灭北齐。
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未出发即病死,年仅36岁,谥号武帝,庙号高祖。他可以说是南北朝两百多年的乱世中少数称得上有作为的君主。
刘裕
宋武帝刘裕原为东晋北府军的将领,在桓玄之乱后掌握朝廷。他为了获得声望来篡晋,发动了两次北伐,收复了山东、河南及关中地区(关中后被夏国占领)。之后刘裕杀晋安帝,改立晋恭帝,并在两年后(420年)如同魏晋旧事篡位,建国刘宋,东晋亡。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440年,北魏统一北方后,方与刘宋形成南北对峙。
刘裕
宋武帝出身于军旅,为人刚毅俭朴,称帝后仍力行节俭,一时政风甚佳。但是他似乎不重视皇室教育,以至于所托非人,酿成巨变。他察觉当时世族权势盛重,君主威权移坠,所以在朝政上重用寒族掌握机要,军权重镇则托付给宗室皇族。宗室掌握军权及政区,因而心生篡位之意,所以皇帝与宗室之间发生多次骨肉相残的惨剧。
达摩祖师
为中国禅宗之开创者,被尊称为达摩祖师、“东土第一代祖师”并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
据说其于南北朝时来到南朝梁,但因与梁武帝话不投机,而转投北魏少室山的少林寺面壁闭关,并著作《少室六门集》,不过近世学者认为其中仅有《二入四行论》为达摩亲传。民间则认为达摩是少林武术瑰宝《易筋经》、《洗髓经》、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所以江湖帮派(如洪门、青帮等)、跌打师傅、少林派门人多奉祀其为祖师。达摩的事迹繁多,是一位拥有诸多神妙传奇的人物。
达摩祖师
达摩在南北朝刘宋(公元470年-478年)年间,乘船来到中国南越地方(今广州)。根据《楞伽师资记》,达摩至中国后成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属于南天竺一乘宗(又称楞伽师)。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意译为功德贤,中天竺人,于刘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译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经》传授徒众。除《楞伽经》之外,达摩也相当重视《般若经》、《维摩诘经》,释印顺推测可能与他曾在江南一带生活,受到江南佛教的影响所致。
达摩与梁武帝两人会晤的不顺利,并没有让菩提达摩失去信念,达摩毅然决定渡江北上弘法,天色渐晚,浩翰的江面不见来往的舟船,达摩面对西方双手合十,喃喃说道:我之西来,深有密意,法若无生,我愿沉江,法若得兴,天助我也。
接着,菩提达摩摘了一根芦苇抛投于江流之中,自即撩起了僧袍,站立于芦苇之上,直向于江心驶去,一身飘然过江。达摩于渡江后来至洛阳,入嵩山少林寺,面壁静坐长达九年。
萧衍
南北朝时代南梁开国皇帝,庙号高祖。萧衍是南齐宗室,亦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母张尚柔。萧衍少年时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私德颇佳、亦不太注重个人享受,是文学名士竟陵八友之一。
萧衍
梁武帝为兰陵萧氏的旁支,为人节俭,勤政爱民。使得梁朝前期开创出天监之治,国力胜过逐渐混乱的北魏。鉴于宋齐宗室的屠杀,梁武帝对其宗室十分宽容,即使犯罪也不追究。他学问渊博,提倡学术发展,使得南梁教育发达,南朝的文化发展至极致。然而在梁武帝后期,他喜听人奉承,又迷信佛教,三次舍身同泰寺。由于僧侣道士不用赋税,以致近一半的户口记名其下,国家财政蒙受重大损失。当时的宗室及官员贪财奢侈,沉陷在纸醉金迷中而不可自拔。
军人侯景策动军事政变废梁武帝,此后4年侯景成为实际掌权者。侯景废杀萧正德,梁武帝最后饿死,侯景立皇太子萧纲为梁简文帝,又迫其禅位给故太子孙萧栋,又杀简文帝,最后篡位建国汉。552年陈霸先和王僧辩联军逼走侯景,联军又抢劫建康百姓。百济国使者见之流泪。自六朝以建康为首都起,南京被战火屠戮约七、八次,侯景之乱与太平天国时期湘军南京屠城和中华民国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大屠杀为最恶者。
祖冲之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范阳郡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人,刘宋时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主要成就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之也是数学家。
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大都包含在他所编制的《大明历》及为《大明历》所写的《驳议》中。
祖冲之
在祖冲之之前,人们使用的历法是天文学家何承天编制的《元嘉历》。祖冲之经过多年的观测和推算,发现《元嘉历》存在很大的差误。于是祖冲之着手制定新的历法,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公元462年)他编制成了《大明历》。大明历在祖冲之生前始终没能采用,直到梁武帝天监九年(公元510年)才正式颁布施行。
祖冲之采用刘徽割圆术分割到24576边形,又用刘徽圆周率不等式得祖冲之著名的圆周率不等式。祖冲之的这一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直到一千多年后才由15世纪的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以17位有效数字打破此记录。
高长恭
北齐宗室、官员。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孙,齐文襄帝高澄第三子,生母不详,因曾受封兰陵郡王,世称兰陵王。
高长恭
河清三年(564年)十一月,北周进攻洛阳,十二月,北齐派遣高长恭和大将军斛律光前往洛阳援救,齐军驻扎在邙山下,因为畏惧周军强盛,齐军不敢进军。北齐并州刺史、平原王段韶从晋阳前往战场,到达洛阳,与北齐将军们登上邙阪,观察周军形势。齐军在太和谷与周军遭遇,齐军结为战阵严阵以待,段韶统帅左军,高长恭统帅中军,斛律光统帅右军。高长恭带领五百骑兵两次冲进北周军中,于是抵达金墉城下,当时金墉城被围困非常紧急,城上守军认不出高长恭,高长恭脱下面具露出面孔,金墉城中于是派出弩兵救援高长恭,围困城池的周军撤走,从邙山到穀水,三十里中北周的军械物资塞满了山川河流,北齐取得邙山大捷。
北齐武士一起唱歌称颂高长恭,就是《兰陵王入阵曲》。高长恭从邙山凯旋后,自我陈述军阵形势,兄弟们都赞叹高长恭,只有高长恭的弟弟高延宗说:“哥哥不是大丈夫,为什么不乘胜前进?如果我高延宗遇到这种形势,关西的北周怎么可能还存在!”
2013年, 冯绍峰出演电视剧《兰陵王》。
独孤信
独孤信(503年-557年),本名如愿,鲜卑名期弥头,云中(今山西大同市)人,其先出自匈奴,西魏八柱国之一。官拜大司马,进封卫国公。是北周明帝宇文毓和隋文帝杨坚的岳父,也是隋炀帝杨广和唐高祖李渊的外祖父。
独孤信
独孤如愿兼通文武之道,不仅是一名英勇善战的武将,也是一位长于治理地方的官员。在坐镇陇右,任秦州刺史的近十年中,“事无拥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人愿附者数万家(远近跑来归附的流民有数万家之多。)”某日到郊外打猎,等到晚霞满天,策马回城,迎风急驰,帽子无意中偏到一边。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城人都学他侧戴帽子,这便是“斜阳侧帽”的典故,独孤如愿因此名声大噪,“信着遐迩”。宇文泰见他信着遐迩,能服众心,特给他赐名为“信”。并任命他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
宇文泰北巡病死后,孝闵帝宇文觉即位,晋国公宇文护独揽朝政。八柱国将军之一赵贵想与独孤信通谋,铲除宇文护,此事被开府仪同三司宇文盛探知,迅速告到朝廷。宇文护抓赵贵,免去了独孤信官爵。周孝闵帝元年三月己酉(557年),宇文护逼令独孤信在家中自尽,谥号戾,虚岁五十四。隋文帝即位后下诏追赠他为太师、上柱国、冀定相沧瀛赵恒洺贝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封赵国公,谥曰景。唐朝时追封为梁王。
独孤信女儿:
独孤罗,长子,隋朝上柱国、左武卫大将军、蜀恭公
独孤善,次子,北周上开府、兖州刺史、河内郡公
独孤穆,第三子,隋朝左监门郎将、金泉县公
独孤藏,第四子,北周隆山郡太守、武平县公
独孤顺,第五子,北周项城县伯
独孤陀,第六子,隋朝上大将军、迁州刺史、武喜县公
独孤宗
独孤整,隋朝幽州刺史,赠予金紫光禄大夫、平乡侯
长女独孤氏,母郭夫人,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谥号明敬皇后
四女独孤氏,唐国公李昞夫人,唐追封元贞皇后
七女独孤伽罗,母崔夫人,隋文帝文献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