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赋的作者是谁(魏晋南北朝文)
时间:2024-12-07 08:45:58
100次浏览
南北朝文
《洛阳伽蓝记》
作者杨衒之,北魏北平人。曾做过抚军府司马。
伽蓝,梵语,即佛寺。《洛阳伽蓝记》自然是记述北魏盛时洛阳佛寺建筑的弘壮侈丽。书中竭力渲染这些建筑“殚土木之功,穷造形之巧”,有力地反映了当时富贵人侵夺百姓财物用于奉佛求福的祸国殃民的实况。
描绘处常常有一些动人的文字,如:
至于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
描写的永宁寺,让人感到一种肃穆庄严的气氛。
寺西有园,多饶奇果,春鸟秋蝉,鸣声相续。中有禅房一所,内置祗洹精舍,
形制虽小,巧构难加。禅阁虚静,隐室凝邃。嘉树夹牖,芳杜匝阶。虽云朝市,
想同严谷。静行之僧,绳坐其内,餐风服道,结跏数息。
描写了景林内的果园和园中禅房的幽静。
写到贵族聚居的寿丘里时,记述河间王拓跋琛的言行,生动地刻画出其丑恶嘴脸:
琛常语人云:“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紩头狐掖,画卵雕薪;况我大魏天
王,不为华侈?”
这部书文笔质丽秀逸,堪与郦道元的《水经注》媲美。
《哀江南赋》
作者庾信,字子山,北周南阳新野人。辞赋名家,其代表作是《哀江南赋》。
庾信在梁朝做官,出使西魏,被留在长安,不得南返。不久后西魏攻破江陵,杀了梁元帝,并大肆掳掠。庾信自伤身世,眷怀故国,“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词,惟以悲哀为主”。
“哀江南”取自屈原《招魂》中“魂兮归来哀江南”;庾信自招其魂,并借以寄托怀念故国、人民的缅邈哀思。
此赋以个人的遭遇为线索,叙述梁朝亡国的惨痛和人民遭受的灾难。
冤霜夏零,愤泉秋沸。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竹之泪。水毒秦泾,山高赵陉,
十年五年,长亭短亭。饿随蛰燕,暗逐流萤。秦中水黑,关上泥青。于是瓦解冰
泮,风飞电散,浑然千里,缁渑一乱。雪暗如沙,冰横似岸。逢赴洛之陆机,见
离家之王粲;莫不闻陇水而掩泣,向关山而长叹。
西魏军队的残暴,人民背井离乡、跋涉山川的痛苦,跃然纸上。诗人内心的悲愤通过这残酷的现实抒发出来,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在赋前,另有一篇序,,以抒情为主,简略交待了写作此赋的背景、缘起和内容。与赋形成整体,均达到了“文质兼美”的境界,被视为“无韵的抒情诗”,广泛传诵。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返。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萧。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
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飚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
固其宜矣。
履,踏上,陷入。槎,竹木排。陆士衡,即陆机,张平子,即张衡,均为写赋大家。陋,以之为陋,鄙薄之意。
文章苍凉沉郁,诚挚感人;典故虽多,仍为一往情深之作。
其《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亦脍炙人口。
作为一代辞赋名家,庾信熟练地掌握了辞赋的写作方法,尽管也用典很多,却能够错综变化,灵活自如。他的作品风格,既有南朝的秀丽细腻,又有北朝的豪迈慷慨。杜甫如此称赞:“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文学创作在南北朝时期进入自觉的时代,而文学批评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锺荣的《诗品》。特别是《文心雕龙》,不但阐述了创作的方法,也探讨了文学发展的历史,并且已经把文学兴衰与政治联系起来。《文心雕龙》对后世影响巨大。佛经翻译在中国的文学体裁方面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并极大丰富了中国的语言。
同时,文学创作的积累,文体的日益多样化,诗、文的选本也应运而生,至今完好地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当推梁代萧统(昭明太子)编纂的《文选》。这些相应地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隋代立国很短,文学上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与特色;隋代的文章,基本上是沿袭南北朝的骈体文,没有发展。祖君彦的《为李密檄洛州文》较为著名。其中“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是久为传诵的名句。但这只是寥若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