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唐一位诗人,并且他在大唐的所有诗人中官当得很大,和元稹,张九龄等人一样,是唐朝诗人中少有的宰相。
不光官做得大,他的品级也很高,是位居从二品的尚书右仆射。
他有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就是《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估计你已经知道这位诗人是谁了,他就是名垂青史的悯农诗人,中唐时期的宰相——李绅。
说到李绅,小的时候我们都读过他的这首《锄禾》,也从这首诗里了解到农民的不易,稼穑的艰难。
但曾几何时,这几年你在网上搜索李绅时,就会发现在很多文章,视频中,悯农诗人李绅竟然成了一个生活豪奢滥施淫威的贪官酷吏,甚至还有传言说他一顿饭要吃三百只鸡舌头,浪费的鸡肉在院子里都堆成了山。
而悯农这首诗,也被说成是言行不一的李绅流出的鳄鱼眼泪,那么,李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李绅,他祖籍是安徽亳州谯县人,公元772年,李绅出生在他父亲的任所浙江湖州乌程县的县衙之中。6岁,父亲因病去世,所以李绅就和母亲卢氏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这个时候,家里的情况已经很不好了,所以李绅可能是从小缺乏营养,所以个子就很矮小,但他很有志气,读书很刻苦,很早就靠写诗出了名,当时被人称作是“短李”,就是说他人虽短小,诗却写的很精悍。
他年轻时就写出了代表作《悯农二首》,除了那首大名鼎鼎的《锄禾》,还有一首《春种》。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两首诗是李绅在游学的时候,他看到百姓疾苦,所以有感而发。诗中对农民的同情之心跃然纸上。
李绅不仅诗写得精悍,人活得更是强悍。唐朝时有句谚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就是说进士科作为唐朝科举最难的科目,50岁能考上都算是年轻的了,而李绅进士及第的时候,年仅27岁,在当时绝对是年少有为的。
后位居翰林学士、从右拾遗到司马、刺史再到节度使,直至宰相之位,在仕途上可谓平步青云。
本以为考上科举就能当官了,就能实现安邦兴国的理想了,可朝廷却封他为国子助教,也就是官学的教书先生。
李绅可是出了名的“短李”,个子虽小,志向却不小,他一心想做一番功业,所以在官学里,他根本就坐不住。
因此,这才教了几天书,李绅就为了心中的诗和远方辞职了。
他辞职之后的第一个目的地是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但就是这趟南京之行,却差点让他丢了性命。
当时的金陵节度使李锜,很欣赏李绅的才华,就将他招为幕僚。
起初,李绅还觉得很幸运,但随着深入接触,李绅发现自己的这个上司李锜,竟然是个贪赃枉法之徒。
李绅看不惯上司李锜的作为,于是多次出言谏阻,但李琦却依旧我行我素。李绅见劝不动,就想辞职,但李锜又不让他走。
后来有一次,李锜逼他帮自己贪赃枉法,这刀都架到脖子上了,但李绅依然是不肯从命,最终,他虽然侥幸保住了性命,但却被丢进了大牢之中。好在李锜后来因为谋反被朝廷给收拾了,李绅也侥幸结束了这场无妄的牢狱之灾。
当时有人想把李绅反抗李锜的事迹禀报给皇上,李绅却谢绝说:我这么做是为了公义,而不是为名声。
出狱后,李绅回到家乡又埋头读了几年书,后来又到长安做起了小官,或许是因为碰过壁,有了生活的历练,他变得更有耐心,并不急于升官,而是将精力放在了文学创作上。
当时他和元稹,白居易一起推动了新乐府运动,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之一,只可惜,他的《乐府新题》二十首都散失在了漫漫历史之中,到今天已经看不到了。
公元820年,年近半百的李绅终于得到了唐宪宗的赏识,被提拔为翰林学士,成了皇帝的心腹。
在当时,由于他和李德裕,元稹三人同时被重用,而且三人关系又很好,所以被并称为“三俊”。
但福兮祸所依,伴随着官运而来的是一场无尽的麻烦。
在当时的朝堂上,有两个敌对的派系,一方是以牛僧孺等为首的牛党,一方是以李德裕等为首的李党。牛李双方党争激烈,相互倾轧、互撤后腿,后来竟然争斗了40多年,史称“牛李党争”。
李绅因为和李党大佬李德裕的关系亲密,因此也成了牛党的重点打击对象之一。
公元824年,李党失势,李绅受到牵连,被贬为端州司马,从此开启了漫长的地方官生涯。
虽说是被贬职外放,但李绅总算有了独当一面的机会,他在霍山治理老虎、在河南打击纨绔子弟、在宣武治理蝗灾旱灾,不管在哪儿,他都干得风生水起,成绩斐然,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儿,官职也是一步一步往上升。
到了公元840年,时任淮南节度使的李绅,还被唐武宗拜为宰相,并封为赵国公,终于是位极人臣。
可这宰相只当了四年,李绅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就因为中风,不得不辞官,在病好之后,他又回到了淮南节度使的位置上,并于公元846年,李神在扬州去世,享年75岁。
纵观李绅的一生,你会发现他不仅从未贪赃枉法,反而还很刚直,甚至曾经为了阻止贪赃枉法的上司,连命都可以不要。
《旧唐书》也评价他“以文艺节操见用”,说他品行突出。
那么说他生活豪奢,滥施淫威的贪酷恶名又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这主要是源于两个故事。
一是说李绅当官以后忘了初心,开始骄奢淫逸民。李绅家里养了许多年轻漂亮的歌妓。
有一次他请另一位大诗人,时任苏州刺史的刘禹锡到家里做客,饮酒,刘禹锡在宴会上看中一个歌妓杜韦娘,李绅当场非常大方的将杜韦娘送给了刘禹锡,刘禹锡感叹于李绅的豪奢,就写下了一首《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意思就是说:李司空见惯了的豪奢,我刘禹锡却肝肠寸断,于心不忍。
司空见惯这个成语,就来源于此。
这故事有刘禹锡的诗作为证据,似乎可信度很高了,但其实这首诗的标题,是宋朝人张冠李戴李拟造出来的。因为李绅一辈子就没当过司空,刘禹锡诗中的司空,其实另有其人。一些学者考证,这位司空更有可能是牛党大佬牛僧儒。
第二个故事,则是在唐朝的《云溪友议》中记述的,说:李绅发迹以后,眼高于顶,看不起人了,他的一个远房叔叔,有一次来求他帮忙,但他却不理人家,直到这个远房叔叔自降辈分,自称为孙子,把李绅抬到爷爷辈,李绅才勉强接受。
这个故事更是子虚乌有,因为《云溪友议》是一本笔记小说,并不是史书,而且书中对李绅的负面记载,在其他史料中都从未出现,基本可以认定为是虚构。
那为什么后来又这么多人要抹黑李绅呢?
其实主要还是跟牛李党争有关。845年,74岁的李绅出任淮南节度使,处斩过一个叫吴湘的贪官,而这个吴湘的哥哥吴汝纳恰好是牛党成员。因此,牛党就想给吴湘翻案,顺便打击报复李绅和李党大佬李德裕。
也有一说李绅执意处死吴湘,是有政治目的,为了讨好李党老大李德裕而实施的一次报复行动。
后来朝廷派来的核查官员崔元藻发现吴湘案虽罪不致死,但整体上并没有判错。但牛党不肯罢休,后来牛党得势,就又想给吴湘翻案,并最终将李绅诬陷成了冤杀吴湘的酷吏,而此时的李绅已经去世,根本无法自辩清白。
847年,由于“吴湘案”平反,已经死去的李绅被追责,得到九个字的处罚:
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
就这样,悯农诗人李绅的名声被毁,而关于他的流言也越传越多。
但流言终究是流言,后世人提到李绅往往都还记得他是写下《悯农二首》的悯农诗人,那些流言蜚语只当笑谈。
直到十多年前,又有人为了博眼球编造出了李绅一顿吃三百只鸡舌头的荒诞故事。
想一想,中唐时期哪有那么多鸡能浪费,估计皇上都没这待遇。
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再配上“古已有之的流言”,一时之间,让悯农诗人李绅其实就是个“贪官酷吏”的说法,近几年来,在网络上竟然是蔚然成风。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生前写下《悯农二首》,一生刚直有为,死后被谥“文肃”的悯农诗人李绅,就这样一步步被流言推到了历史的反面。
历史不该被涂改,也希望时间能早日还李绅一个清白和公道。